不過,最近我在翻閱與研究《果老星宗》、《星學大成》時,有一些感覺,
提出來跟大家聊聊~
現代的政餘多半容易見到的是天星選擇派的發展居多,
反而單自政餘角度的命論並不是很常見(在台灣是這樣,我知道很多政餘大師都
在香港),
很多台灣的老師都是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不過我剛好相反,西學為底,中學拿來用.....
果老的成書似乎比星學更早,因為星學的成書是在明代,收錄是四庫全書內,
而更早我所追查的資料,可以到佛教大正藏當中的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宿
曜經,
宿曜經很明顯是唐代的作品,因為內容翻譯是將印度占星曆法譯成中國唐代曆
法,
內容是印度占星的27宿,加上黃道12宮的系統,
果老星宗的內容也附於唐代李淳風,雖然這被探討是偽作。
但可以明顯的發現,占星學至少在唐代已經從印度傳進來,
但是否從當時的大食國也有傳進並不清楚,
不過元代翻譯的《天文書》很清楚的已經是阿拉伯占星的範圍,
而直到清代翻譯的《天步真原》,這是西方古典占星的內容,也就是子辰所提
到的部份。
但是,這一長傳而下來的占星系統,其實在中國有了很融合式的變化,
宿曜道的演變是自27宿變成中國式的28宿,當然這是因為觀星角度的不同,印
度位在南亞,
中國位在東亞,能觀測到的星群不同。
另外是黃道系統上,在中國其實也相當的通用,不過是以12支系統為改變,
子宮寶瓶丑魔羯,直到亥宮為雙魚,正好與西洋占星的黃道12宮是逆排的方式
。
會提到這些是因為,其實在占星系統上,中國的七政四餘是混合了歐洲、阿拉
伯、印度,
這些不同的制度加上中國傳統的神煞排列、五行生剋、28宿躔宿,就成為中國
式的占星。
我之所以覺得需要以西洋占星為基礎來看中國式占星,那是因為占星學永遠脫
離不了星群的移動,
能夠仔細的計算出正確的角度和位置,會是相當重要的,更何況在度數的要求
上,
《星學大成》就算是明代成書,內容中對於每一顆星星的移動度數,都是相當
仔細的。
雖然其中有一度對於於28宿位置的認定問題有爭議,
因為恆星會因為歲差運動而偏離本來的位置,明代的28宿位置是否適用於現在
,
也曾經因為清代的西洋古典占星學傳入而起過爭議,
但我還是認為需要以天文學方式去校量正確的位置,會比較符合原則。
只是,學中式占星需要有很強的傳統基礎,
包括對於五行生剋、用神、八字、神煞系統的熟悉程度,
這些都是很重要的部份,而這些也是中國系統中獨有的部份。
而現今被視為是秘傳等級的天星擇日術,更是中國占星當中相當應用的深奧技
巧,
畢竟要同時測度方位,然後搭配占星術中的吉凶去催發擇日,
除了在天文學的基礎要很夠之外,風水堪輿的熟悉度也要夠,
這也是為什麼天星擇日術被諸多老師們認列為最高等級的擇日法原因之一。
也因此,比較起現代占星,七政四餘的複雜度就相當的高,
加上政餘起盤還要對照當年的值年神煞表、天干十化系統,
再加上日月水金火木土羅計紫孛的位置,還有位在28宿的位置,
其中還要考慮五行生剋、四季節氣等等,
甚至於還要從八字的五行生剋來做判斷,
判斷方法卻又跟八字的標準似乎不太相同﹝請原諒我的子平學只有皮毛﹞,
因為其判斷法是以當年的天干十化,搭配上八字中地支十二宮的位置.....
有趣是有趣,不過複雜度是令人咋舌的,還好現在也有排盤軟體~~~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找一些大師的作品來看看,
不過市面上比較少見就是了。
有空再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囉~~
- Mar 20 Thu 2008 03:38
粗談七政四餘占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